【羊城晚报】患者“睡”了一觉,帕金森病手术已做完
中山一院完成内地首例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STN DBS植入手术
金羊网讯 记者黄宙辉,通讯员彭福祥、李绍斌摄影报道: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成功开展中国大陆首例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 DBS)手术。这标志着中国大陆DBS手术开始迈入全麻时代。
局麻手术让患者太难受
帕金森病常有肢体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等症状,早期药物治疗效果理想,但病程3-5年后将出现药效下降和药物引起的副反应,而DBS手术可以明显改善中晚期帕金森病人的症状,影响手术疗效的最重要因素靶点位置的准确性。
“目前国内流行的DBS手术电极植入部分都是在局麻下完成,其目的是有利于判断靶点的位置、疗效和副反应情况。”中山一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介绍,但后部分手术又要求全麻下完成,病人不允许进食,力求保证手术中录得满意的电生理信号,准确地植入电极。因此,病人在手术当天早上只吃少量药物或停用抗帕金森药物。在局麻的手术过程中,患者就要忍受减少药量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甚至出现药物戒断效应和要求中断手术。
在手术中,局麻病人还容易紧张,出现血压升高难以控制,不但延长了手术时间,还增加了出血的风险。另外,病人除了要忍受一定的身体痛苦外,术中要忍受心理上的折磨,特别对于容易合并焦虑或者轻度抑郁的帕金森患者来说,其心理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帕金森病手术也可舒服地做
在全麻情况下做完全程手术是否可行?中山一院团队经过前期的参观学习和认真的术前多学科讨论,于今年4月27日开展了中国大陆首例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该患者的病程已有16年,已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该手术由该院神经外科刘金龙教授领携,在麻醉科江楠教授、神经内科陈玲教授、神经外科杨超副教授及手术麻醉团队共同努力下,成功地为这名患者进行了全麻下电生理记录。由于常规全麻会降低微电极记录(MER)生物电的波幅和背景噪音,但是手术团队通过特殊技术手段处理,可以录得和局麻手术一样质量的电生理记录,为准确的DBS手术电极植入提供了保障。
“手术历时近6个小时,全麻手术病人在手术期间没有痛苦。麻醉醒来后,手术操作已经结束,患者对手术过程没有记忆,就像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一样。”陈玲教授介绍,这避免了手术中患者的心理创伤可能。术后,该患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症状明显改善,复查CT行图像融合验证电极位置准确。目前,该病人已痊愈出院。
截至目前,中山一院已为4名帕金森患者施行了帕金森病全麻电生理监测下双侧丘脑底核(STN)脑深部电刺激(DBS)手术。
http://news.ycwb.com/2016-05/19/content_22090689.htm